趣购彩

《河南日報(農村版)》:我省農業科技合作開啟國際化新篇章
時間:2024-01-26

記者 李麗 實習生 梅靜雨
    近日,中歐合作項目"黃淮海‘小麥-玉米’秸稈增值利用培肥沃土技術"課題啟動會在河南省農科院舉行。這是多年來我省參與的首個農業科技國際合作項目。
    參與本次啟動的有河南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衛文星、河南省農科院科研成果處處長張磊、河南省農科院資環所所長羅鵬、河南省農科院食用菌所所長黃保及河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張玉亭、孔維麗研究員、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副站長孫笑梅及其他項目相關成員,河南省科技廳國際合作處副處長趙愛武對課題做指導發言。
項目名稱"中國與歐盟基于自然解決方案的農業養分管理和可持續轉型",啟動會早于2023年11月1日在北京啟動,本次為我省參與項目子課題之一。
    早在此前,項目主持單位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資環所和歐方首席Andear教授在北京雙方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歐方首席專家Andrea也到河南省進行了考察,對項目實施效果給予了充分肯定。項目負責人河南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室主任孔維麗研究員進行專題牽頭研究和匯報。"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形勢下,省農科院能夠逆勢而上,參與中歐合作項目,打通與歐盟8國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橋梁,實屬不易,值得點贊。"河南省科技廳國際合作處趙愛武副處長對省農科院開啟科技領域國際合作模式,深表稱贊。這是我省承擔的第一個地平線計劃,項目啟動標志著我省科技開放合作的開啟國際化新篇章。
    河南是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大省,在全國地位舉足輕重,全省糧食面積連續8年穩定在1.6億畝以上,糧食總產連續5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不僅解決了自身1億多人的吃飯問題,還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河南貢獻。但是,在連年取得糧食豐收的同時,資源消耗量非常大。會上,河南省農科院副院長衛文星表示,中國和歐盟農業發展各自處于轉型關鍵階段。歐盟國家倡導農業生產零污染,以有機管理為核心的養分管理生產力不高等問題日益突出。國際上提出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Solutions,簡稱NbS),倡導以人與自然的共生關系為基礎,借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發揮自然、社會和經濟耦合效應來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中歐雙方各有優勢,互鑒共進。"‘黃淮海‘小麥-玉米’秸稈增值利用培肥沃土技術’項目研究內容,通過收集秸稈種菇,產生的菌渣作為有機肥還田,改良了土壤質量,提高了養分使用效率,減少了化肥投入,減輕了環境污染;同時破解了秸稈、土壤、農民增收的難題,每畝可為農民增收6000元左右。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利國利民,意義重大。"張磊處長發言同樣表示該課題意義非凡。
    項目牽頭負責人孔維麗介紹,針對黃淮海地區小麥-玉米輪作模式下秸稈利用率低、土壤質量下降、養分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創建食用菌嵌入小麥-玉米體系轉化秸稈種植模式,闡明該模式下秸稈高效轉化途徑與作用機制、土壤養分高效管理與調控機理,研發秸稈露地種菇固碳減排技術、秸稈還田土壤養分供需平衡與地力提升技術、過菇還田光熱資源高效利用技術,構建養分管理決策支持系統,通過"龍頭帶動、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的推廣模式,實現秸稈直接還田向過菇還田轉型、化肥投入為主向自然養分資源配合化肥施用轉型、單一糧食種植體系向糧經復合種植體系轉型。課題相關參與人員也一一在現場進行了匯報。
    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持續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倡議,全力推進科技強國、農業強國建設。省農科院以本項目實施為契機,開辟了國際科技合作新渠道,探索國際科技合作新機制,構建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搭建國際科技合作新平臺,營造國際科技合作新環境,樹立新時期國際科技合作新范式,不僅向國際展現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向國際提供更多的研究場景,輸出中國四千年的農耕文明,也將會引進歐盟在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研究的新模型、新思路、新方向。

河南農科牧業有限公司

地 址:新鄉市平原示范區河南現代農業研究開發基地

電 話:0373-7373528

趣购彩(中国)官网app 趣购彩(中国)维基百科 趣购彩-搜狗百科 趣购彩-384百科 趣购彩-有限公司 趣购彩-互动百科 趣购彩-世界百科